正顎手術後神經受損的機率

27 九月

正顎手術後神經受損的機率

醫師觀點

正顎手術中可能會造成神經的損傷,最主要是指下齒槽神經;這條神經是三叉神經的分支,主要負責下顎牙齒、下巴、下唇等部位的感覺。如果受損,會導致這些區域的感覺遲鈍或者過度敏感。最嚴重者會完全喪失感覺,但是並不會影響到嘴唇的活動或者表情。這個併發症在技術上無法百分之百避免,所以大家手術前最關心的就是神經受傷的機會到底有多高。

最近一篇回溯性文獻報告了手術後下齒槽神經受損的機率,直接說結果:
剛剛手術後的階段,73.3%的人會覺得感覺異常,到手術後一年仍有13.3%的人覺得感覺異常;而其它文獻上的報告,剛手術完發生感覺異常的機率介於29%~100%之間,而術後一年仍有感覺異常的約在33%左右。

其實這篇文獻是一個非常小型的研究,只收錄了15位患者,而且是回溯性的研究,可靠性比較低。相較之下,筆者之前任職於長庚醫院正顎手術中心時,全中心每年正顎手術人數高達600例,且針對每名受術者進行前瞻性的神經功能檢查,幾年下來累積的數據可信度更高。

根據之前尚未發表的資料初步分析,一般而言手術後有90%的受術者在術後會有感覺異常的症狀,但是到六個月後其中的90%會完全恢復正常,而剩下的10%裡面,有部份要更久才會完全恢復,有部份恢復得不完全,還有部份人的感覺會完全喪失(個人經驗約在2~3%之譜)。這有一部份取決於手術方式,另一部份則取決於每個人下齒槽神經周圍的下顎骨是寬是窄,無法完全避免。

上圖右邊的小箭頭指的就是下齒槽神經。如果從藍色箭頭處切開下顎骨(手術方式簡稱IVRO),可以完全避開神經,而如果用左邊的手術方式(BSSO),則在兩個紅色箭頭範圍內的神經都有可能被鋸到而受損。

然而正顎手術並不只是小心避開神經鋸開骨頭就結束了,鋸開後還必須精準的移動上下顎骨的位置,並且牢牢地固定,以確保骨頭完全癒合之前上下顎的相對位置不會移位;另外還必須考慮手術後受術者的安全以及舒適。以BSSO而言,因為鋸開處骨骼接觸面積大且容易固定(上圖左小箭頭),所以手術後可以放心讓患者張口、講話、喝水。而IVRO因為骨骼鋸開處的接觸面積小且不易固定,為了確保術後不會因為上下顎移位造成咬合錯亂,唯一的方式就是將上下顎的牙齒綁在一起六個禮拜(綠色圈圈),不讓嘴巴張開,讓IVRO自行癒合。這種方式不但無法精準控制骨骼位置,術後口腔照顧及進食也相當不便,且嗆到甚至窒息的風險無法避免。因此綜合考量之下,長庚整形外科體系的做法都是採取BSSO,而不是IVRO。

所以經過解釋而同意手術的患者,就代表願意承擔小於10%的感覺受損風險,換來的不只是更精確的咬合及外觀的改善,還有手術恢復期的安全以及舒適性。

整形外科醫師的訓練 2015-09-27 下巴後縮時的手術設計考量(暴牙、呼吸道狹窄… 2015-09-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