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傷的修復重建,是所有手術的基礎。在外科住院醫師訓練時唸過的教科書,不論是一般外科、泌尿科、神經外科、骨科、整形外科……等,幾乎都會把外傷的處置與重建放在最前面的章節。所以處理外傷的能力,理應是所有完成外科專科訓練的醫師都具備的;至於處理得好與壞,則是另外一回事,因為這牽涉到外傷的複雜程度、處理時效、跨領域科別的配合、醫師是否專職外傷…等等。
我在長庚整外總醫師訓練結束之後,即晉升主治醫師並成為「急症外傷科」團隊的一員。以當年林口長庚的急重症數量,在外傷科的壓力及負擔實在非常沉重,但是七八年下來,經驗的累積及技術的成長也相當可觀。簡單舉個例子,一般的手術都會盡量採用比較小或比較容易隱藏的切口,以免恢復不易或疤痕明顯,但是這對外科醫師反而成了挑戰,因為一些重要的解剖構造很難從傷口裡面一窺全貌。然而在外傷的案例,傷口的部位、深淺、大小五花八門,透過處理這些創傷,很快就可以熟悉一些重要但平常難得一見的構造。